安徽教育在线
安徽教育资讯第一门户!
www.ahjyfb.com
幼儿园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小学
庐阳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读本专场活动在逍遥津小学举办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6-10

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实施工作,发挥区教坛新星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提高思政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五新”教研,6月6日下午庐阳区教体局组织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例研讨活动在合肥市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举行。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徐文墙主任、庐阳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李蓉主任到场指导。全区道德与法治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

1686381932768062.jpg

首先,严运煜老师带来《读本》小学低段第三讲《走进新时代》。严老师围绕“新时代,新生活”主题,通过课前调查、情景设置的方式,带领孩子们一同感受了新时代中新生活方方面面的特点,了解祖国在经济建设、科学技术、重点工程等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实现的飞跃式的发展,最后聚焦环境保护,着手引导孩子作为新时代的小主人行动起来。本节课有宏观上的教导也有微观上的具体指导,多线条地触发新时代带来的幸福感,激发新时代好少年的责任感。

1686382051257559.jpg

接着,张景老师执教《读本》小学低段第四讲《我们的中国梦》。通过简单的热身活动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在与学生学习、了解各领域伟人取得成就、实现梦想过程后紧接着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了解梦想不分大小。而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由我们每个普通中国人平凡的梦想组成。课堂一气呵成,有思想引领,有心灵的激励,推动着学生自主思考,设计未来。

1686382131788038.jpg

最后,张晓军老师带来无生上课《争做新时代好少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张老师在这堂课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渗透,引导青少年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好。

1686382162755686.jpg

课后,庐阳区教研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李蓉主任就三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微讲座。李主任在讲座中讲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基于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元认知、生活实际出发,增强《习读本》学习的实效性。随后,参与听课的专家和老师们针对三位老师的课堂,围绕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生活动、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评课。

1686383787972664.jpg

李主任认为《读本》通过丰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思想伟力,提升教学吸引力,形成育人合力,增强育人效果。通过《读本》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知道、体会并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其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政教师,要站得高、看得远、落得实。

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徐文墙主任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堂,并做出深度点评。他从党的二十大精神核心内容谈起,要求教师深刻领会用好《读本》的重要意义。要求各学校要本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读本》作为必修内容,以“小课堂"联结“大社会",让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确立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徐主任寄语道德与法治老师,要在开好开足课程的基础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关注课标核心理念,要从宏观上进行指导还要从微观上进行把握,用好教材,拓展时事。自觉践行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光荣使命。

1686383827563963.jpg

活动最后,合肥市逍遥津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吴晓静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她指出用好《读本》责任重大、影响深远,本次教研活动是老师们学习的契机,为老师们搭建了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希望老师们能主动引领学生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认识,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将《读本》与统编《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相互补充,做好教学方法的迁移应用,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形态,构建起更为坚实的新时代铸魂育人体系。

1686383860312261.jpg

(韩缘)


最新发布
热点新闻
专题活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安徽教育在线   0551-62677771
投稿邮箱:1040902690@qq.com
Copyright 2019-2021  皖ICP备2021016151号-1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3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