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三教育集团开展美术学科“师徒结对”研讨课活动 |
来源:原创 发布日期:2024-10-31 |
为充分彰显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速青年教师成长进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近日,安三教育集团组织开展了美术学科的“师徒结对”研讨课活动。 活动中,李敏老师和余丽菲老师以二年级《绘画中的节日》为主题,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分别授课。李敏老师的课堂艺术氛围浓厚,学生参与度高,课程内容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感受民族节日文化的魅力,学习欣赏绘画的方法,是一堂高质量的美术课。余丽菲老师的课堂节奏轻松愉悦,语言亲切自然,紧扣课标,注重学生的欣赏要素,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经历,感受作者的绘画乐趣。 课后,两位老师进行了反思。李敏老师认为,绘画是了解各民族生活和风俗的窗口,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体验节日的乐趣,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她也指出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如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活动时间不足,以及对少数民族节日介绍过多,影响了学生的绘画时间。余丽菲老师则强调了在欣赏作品时,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历史背景知识,以及在学生进行欣赏、评述活动时,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随后,评委老师贺弯飞对两位教师的教学给予充分肯定: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切,课堂中师生互动自然,对课堂的整体把握能力很强。李敏老师对本课实践大胆改编,加入了教师自己的课程理解,欣赏内容讲解透彻,学生也能在教师的讲解中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余丽菲老师在学生作业环节,给予学生大量时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理解,从作品来看整节课课堂效率高,“玩中学”体现明显。 指导教师许峰老师也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两位老师语言生动,课堂互动性强,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符合相应的年龄特点。李敏老师的课程建议专业性词语要简化一些,多一些趣味活动。余丽菲老师应当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虽然活动形式丰富,但如能将气氛调动起来会更好。 喻巧月校长给出指导性建议:两位老师的课各有所长,别具一格。如能更加深入研读新课标,将新课标结合课程内容,扎根课本的同时应该结合信息技术,体现文化自信。 这种互听、互评、互学、互研的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有助于教师们对学科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更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了平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