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在线
安徽教育资讯第一门户!
www.ahjyfb.com
幼儿园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小学
上海推进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拓展运动空间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日期:2025-10-08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不少中小学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通过立体开发、功能复合、智慧管理等方式,充分挖掘校内场地潜力,利用有限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运动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运动快乐。

  向上向下要空间,立体开发突破局限

  面对中心城区学校活动场地有限的现实难题,上海中小学创新思路,将目光投向空中和地下,通过立体化开发拓展体育活动空间。

  闵行区文来中学打破传统校园空间局限,秉承“向上生长,向下扎根”的空间革新理念,在原来仅有三片篮球场的条件上,建成了一幢校园空中运动综合体,打造了“天—地—空”立体化运动空间,包括三层楼高的空中操场、下沉式篮球场、环校跑道、空中跑道、攀岩墙、乒乓球和陆上虚拟赛艇练习区及室内多功能羽毛球场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运动天地项目。

  百年老校金山区廊下小学也推进了“场地革命”,开辟莲湘园、风雨运动棚等特色空间,合理规划教室走廊为“微型运动角”,实现校园空间“处处可锻炼” 的立体布局。学生们即使在课间十分钟,也能在跳房子、抓小鱼等微型游戏中活动身体,使碎片化的课间休息时间转化为运动能量站。

  精细管理挖潜力,室内空间高效利用

  上海中小学不仅向外拓展空间,更向内挖掘潜力,通过对室内空间的精细化利用,实现场地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嘉定区震川中学面对42个班级共享单一体育馆的难题,创新推出“时空分项管理”方案,将晨间、傍晚等时段精细划分,使室外场地、食堂底楼都成为运动空间。同学们晨间在室外开展跳踢、羽毛球、田径等室外运动,食堂底楼进行三棋等文化项目,傍晚错峰安排球类训练。同时还创新开发“户外健身角”,设置体锻智能屏,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运动。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将操场划分为跳远、短跑、羽毛球、垫上运动等九大功能区,统筹组织,实现不同项目错峰开展。学校还探索“时空折叠”设计,一块场地上午进行攀岩教学,下午则用于摔跤训练,实现“一地多用、一课多元”。地下空间也被“深度挖掘”,新增乒乓球桌、击剑墙靶等设施,构建全天候锻炼环境。

  创新模式促多元,“一场多能”提升效能

  上海中小学不仅注重场地硬件建设,更通过创新使用模式和管理机制,加强场地的多功能利用,实现“一场多能”“一时多用”。

  上外云间中学智慧操场集成了AI人脸识别、智能测试设备和健康评价系统等先进技术。学生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快速记录运动数据,包括运动时间、强度及轨迹。智能设备还能精准评估立定跳远、跳绳、50米短跑等项目表现,并生成个性化健康建议。

  作为“一校三区”的典型,奉教院附小·奉浦联合小学充分挖掘校内可用的空间及资源,形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校园体育生态。环城东路校区的室外活动场所较多,学校根据年级划分就近的运动区域,将每日的活动内容、游戏器材进行排表,每周轮换;陈桥路校区的教学楼空间比较小,也没有室内体育馆,学校就设计了跳房子、踢毽子、丢沙包等适合在小空间活动的“弄堂游戏”;奉浦小学校区空间最大,设有模拟飞行、无人机实训空间、航模车模实验站等科技体育运动设施设备,走道上还放置了AI体锻屏,实现运动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上理工附小则依托现有的室内外场地、走道、专用教室等资源整体统筹布局,构建了“统筹规划、动态调度、分时使用”校园体育活动空间体系,包括200米环形操场、棒球场(兼五人制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室内综合球馆、乒乓房、击剑馆、射箭场、地上彩绘活动区、舞蹈房等,覆盖球类、技能、操练、趣味等项目类型。这一系统化体育空间构建,为校园赛事全年级、多项目、常态化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空中操场到地下运动馆,从智慧场馆到弄堂游戏,上海中小学在有限空间中开拓无限可能,展现了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创新实践。这些举措不仅拓展了体育活动空间,更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期待更多学校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注入蓬勃活力。(邱晓琴)


最新发布
热点新闻
专题活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安徽教育在线   0551-62677771
投稿邮箱:1040902690@qq.com
Copyright 2019-2021  皖ICP备2021016151号-1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3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