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古今 行路三万里——合肥市逍小寿春路校区四(2)中队观《长安三万里》有感 |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7-19 |
7月15日,逍遥津小学寿春路校区四(2)中队的队员们在中队辅导员汪京艺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银泰中心,观看电影《长安三万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部电影以唐朝诗人高适、李白为主角,讲述了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在长达168分钟的影片里,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还原了唐诗的各种场景,让唐诗变得生动易懂。 “《长安三万里》中的很多诗都是我们学习过,看的时候大家都忍不住跟着电影里的诗人一起念起来了!”队员司浩博说,印象最深的就是《静夜思》,“最初学这首诗的时候,只知道是诗人为了思念故乡所写,看了电影还知道了这首诗是李白在扬州大病一场后的所感所悟,一下就理解了短短诗句背后诗人的孤寂与悲苦。” “最令我惊艳的,是李白拉着一众诗人念《将进酒》的画面,特别壮丽!”队员张睿馨说,《将进酒》的画面,开始是鲜衣怒马、壮志酬筹的少年郎,乘着鲲鹏遨游于极尽繁华的盛唐,随着诗人的经历和情感变换,画面又转到了前途困窘的中年人和高楼倾覆、满目疮痍的河山,既壮观又悲凉。“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唐诗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张睿馨补充道,回去一定要好好学习诗歌,了解诗歌和诗人背后的故事。 “观影前,妈妈告诉我,电影里提到了48首古诗。看的时候认真数了下,已经数不清了,为我们打开了走进唐诗的新方式。”队员陈梓奕说。 队员郑宇丞特别喜欢电影中的诗人高适。“他的前半生大多是在田园里度过的,比起李白的才华横溢、自由潇洒、名声大噪,他显得默默无闻。但是他始终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理想,最终成为那一代诗人中官位最高的。”郑宇丞说,这让他懂得了一个道理,遇到困境不要退缩,还是坚持往前走。 《长安三万里》中,诗歌锦绣的繁华“长安”,是大唐才子成就功名的理想之乡,“三万里”既有抱负难以实现的愤懑不甘,也饱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不屈不挠。就像影片中提到的“诗在,长安在”,只要不断有人在学习、在传承,无论是通过课堂、书本、诗乐剧、电影还是短视频,这些朗朗上口、时常会想起的名篇名句,都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深刻印在队员们的血脉里,不断激发着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汪京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