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在线
安徽教育资讯第一门户!
www.ahjyfb.com
幼儿园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小学
广德市实验小学南校区:“童润绣”课程开展团扇刺绣研修 跨学科传承传统文化
来源:宣城市教育体育局    发布日期:2025-11-01

走进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南校区的刺绣教室,针线穿梭间,一幅幅精美的团扇刺绣作品逐渐成型,同学们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回针绣等基础针法,沉浸式感受传统刺绣艺术的魅力。这生动的场景,正是该校安徽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童润绣”校本课程开展跨学科主题研修活动的缩影。

1.jpg

据悉,为进一步深化“童润绣”课程的教学实践,推动传统刺绣技艺与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广德市实验小学南校区于10月22日至10月24日,组织部分教师开展了以“团扇图案设计与刺绣基础针法实践”为主题的跨学科研修活动。此次研修共设置四课时,课程安排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第一课时由杨青老师执教《古意新章——走进团扇世界》,带领教师们溯源团扇文化,感受其历史底蕴;第二课时由张东万校长主讲《扇面生花——绘制团扇图案》,指导教师将美术设计理念融入扇面创作;第三课时由李文荣老师带来《指尖艺术——刺绣团扇图案》,细致讲解并示范刺绣基础针法;第四课时则由彭昱薇老师主持《童心艺韵——鉴赏团扇作品》,通过作品评析提升审美与教学指导能力。

作为安徽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童润绣”校本课程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该校不仅配备了专业的刺绣教师、专属教室及齐全的教学材料,还结合学生实际需求,逐步完善课程体系——从最初的兴趣社团课,发展为如今拥有48个课时的系统校本课程,让传统刺绣艺术真正走进校园、融入课堂。而此次团扇刺绣实践研修,正是“童润绣”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该校探索跨学科教学的生动实践。

“目前我们每周四的‘晚延’时间都会开设刺绣班,同学在这里系统学习刺绣技艺。”李文荣老师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课程从最基础的绣字、绘画构图教起,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刺绣方法,直至能够独立完成主题文化刺绣作品。“刺绣不仅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培养专注力与情操,提升动手能力,更能让他们在一针一线中触摸传统文化,进而传承和发扬传统技艺。”

五(1)班的张朝霞同学正专注地在扇面上绣制图案,她笑着分享道:“在刺绣班学习特别开心,我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传统刺绣文化,还能把自己的绘画作品通过刺绣‘变活’,让平面的图案在扇面上有了不一样的质感。”

2.jpg

值得一提的是,“团扇图案设计与刺绣基础针法实践”课程,还是该校2025年申报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安徽省优秀传统艺术在中小学校传承的实践研究”(16号项目)的重要案例之一。该课程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版)》中四年级上册《多姿多彩的靠垫》相关内容,结合学校2022年便成立的刺绣社团基础,经课题组成员反复研讨、多次教学实践与反思优化而成。

课程以 “如何将图案刺绣到团扇上” 为核心驱动任务,通过 “构思图案—绘制设计—学习针法—刺绣创作—展示评价” 的链式任务,引导师生在遵循中国传统工艺规范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美术学科的构图原理、色彩搭配知识得到充分运用,历史学科中团扇的历史演变、吉祥纹样文化寓意,数学学科的对称性设计、比例知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针法技巧,甚至语文学科的古诗词配画、文字故事创作等内容,都实现了有机融合,真正做到了跨学科联动。

这种教学模式,既契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版)》中对“线条、形状、色彩” 等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以及发展学生 “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的学业要求,更通过动态成长档案、多维度作品评价(如工艺精细度、文化叙事性),落实了学业质量标准。学生完成的团扇作品,不仅是精美的装饰品,更是传统刺绣技艺与团扇文化完美结合的载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生动范例。

广德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南校区通过“童润绣”校本课程的跨学科研修实践,不仅让传统艺术在校园中焕发新生,更搭建起了一座连接课堂知识与文化传承的桥梁,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综合素养写下了生动注脚。


最新发布
热点新闻
专题活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安徽教育在线   0551-62677771
投稿邮箱:1040902690@qq.com
Copyright 2019-2021  皖ICP备2021016151号-1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3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