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逍遥津小学:聚焦思政一体化 共绘育人同心圆 |
来源:原创 发布日期:2024-11-23 |
近日,由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合肥市李蓉教育名师工作室、合肥市吴晓静教育名师工作室和合肥市逍遥津小学共同承办的关于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名师工作室建设暨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培训会在合肥市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顺利举行。 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鲁先法、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莉、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明、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光辉、《教育文汇》杂志编辑邱青青、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徐文墙、庐阳区教体局教研室副主任李霞,合肥市双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朱琍,合肥市逍遥津小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吴晓静,合肥市双岗小学副校长李蓉以及各名师工作室成员、各县市区骨干教师、合肥市逍遥津小学各学科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李霞作会议介绍,明确了本次活动主题是加强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赋能骨干教师专业成长。会议分三个环节进行,分别是名师工作室建设专题讲座、教研论文写作培训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讲座。 会议第二项鲁先法副院长作题为《从“个体优秀”到“团队卓越”》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专题讲座。他首先从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初心使命入手,详细介绍了合肥市自2018年以来走过的探索历程,强调要注重整体思维,打造具有名师特色的主张和品牌;注重培养骨干教师,不只做一般,向更优看齐,打造梯次人才队伍,助力成员成长,助推个人发展,为合肥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吴晓静校长主持“论文写作与名师工作室面对面栏目介绍”环节。《教育文汇》编辑邱青青以《以兴趣为引,实践为基》为题围绕教育论文写作做专题讲座。她指出:撰写论文时应选好切入点,立意需新颖,紧密结合新情况与客观实际。论文作者应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徐文墙进一步阐述了论文写作的重要意义及撰写方法,强调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确保理论源自实践,并最终能够有效指导实践。 徐文墙主任和李蓉副校长共同主持“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交流研讨”环节。首先由吴晓静和朱琍分别向专家汇报了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合肥市逍遥津小学将启蒙道德情感作为抓手,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抓住“拔节育穗”关键期,做好“最合肥、最儿童、最幸福”办学理念。合肥市双岗小学聚焦顶层设计、师资建设、课题研究、实践引领等方面,注重“学科联动、知行联动、时空联动、家校联动”的学校思政工作特色,未来两所学校将充分借助高校思政和庐阳教研的引领作用,继续深化共同体建设。 专家讲座环节中唐莉教授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在向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推进。在这一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培养人才这一核心目标,以教材为抓手进行推动。强调善用“大思政课”和“大教材观”,将用于教育教学的所有材料都纳入其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依托这一“大教材”体系来走深走实。把准方向,共同发力,就一定能够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 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是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李明副院长强调: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具体抓手是关键,而机制则是其顺利推进的保障。为了有效推进这一建设,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够贯通各学段的共同主题,如心理健康和传统文化等,这些主题不仅深受学生喜爱,而且可以通过多种层次分明的呈现方式来增强教学效果。理念的提升是前提,但更重要的是将抓手落到实处,无论是选择何种主题,还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都需要通过扎实的落实工作来确保教学效果。 何光辉院长聚焦必须坚持系统思维,进行一体化设计,精心绘制“施工图”,并集成性地打好“组合拳”,以确保建设的全面性和协调性。教师需要承担起政治责任,厚植育人情怀,通过高质量的教学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坚持系统思维,强化教师在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才能有效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本次培训会圆满召开为合肥市教育名师工作室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为庐阳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入向前推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动力,促进了省级共同体成员单位间联动互通,有效地推动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今后,合肥市逍遥津小学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思路,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中积极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