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附小召开基础教育成果奖申报工作交流会 |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3-18 |
合肥师范附小一直秉承着“启迪心灵、明亮人生”的教育理念,深耕课程改革,致力于推动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学校共有三项教学成果取得基础教育成果奖,分别是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党委书记冯璐主持的《易学·怡教·宜评:音频识字教学法的12年探索与创新》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胡兴勇老师主持的《真探究·新实践·智评价:构建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数字化教学新生态》和王进生老师主持的《趣学 易教 乐研 智评:“数学好玩”教学新生态的构建与创新》分别荣获第二届合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教育成果硕果累累,春风拂面研香盈盈。2024年3月13日下午,全体教师汇聚学校学术报告厅,召开基础教育成果奖工作交流会。傅洁、王进生、胡兴勇三位老师代表成果奖获奖团队向全校教师分享了他们关于成果奖申报过程,旨在深化教师对成果奖申报的专业认知,规范申报流程,从而提升申报材料的专业水准。 会议伊始,傅洁老师介绍了音频识字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道路。“音频识字”作为合肥师范附小语文创新教学实践课程已经有了多年的探索和积累,也已被广泛推广。该教学法适用于小学低段儿童,遵循“语言习得关键期”理论,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要义,以智能化识字教学评价为抓手,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与应用,将汉字音、形、义精准对应,并经过了持续12年的探索实践,形成“易学”“怡教”“宜评”一体化特色,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傅老师阐述了在成果奖申报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研究方向,并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新实践的重要性。她强调,成果的申报要立足于学校实际,深入挖掘教学特色,形成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王进生老师以“小切口、大主题、会成文”为主题作成果分享和经验介绍。首先,王老师围绕基础教育成果奖申报的政策背景、评审标准、材料准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并结合自身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申报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其次,王老师以小切口、大主题为线索,将其教育成果奖的探索、研究、申报过程作详细介绍。王老师指出:“小切口”要能做到“以小见大”,研究上要选择“小切口”,思考上要深入思考,把握好“大主题”。例如,“数学好玩”教学新生态以皮亚杰的游戏理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为基础,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采用游戏教学法、课后采用项目化作业、课外辅之以传统玩具分享玩法为主,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兴趣、创新能力、核心素养的的创新数学教学体系。 胡兴勇老师从方法论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获奖项目的研究路径和实施策略,他认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数据分析是成果申报的基础和关键。胡老师在他数字化教具的创新开发中找到教育成果“种子”加以精心培育,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入剖析了成果的研究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成果的主要内容、成果创新点以及效果。他强调在申报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凸显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胡老师则结合自己的获奖成果项目,分享了申报材料的准备和整理技巧,强调了材料需真实、完整,有逻辑性,并表示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是申报成功的保障。 会后,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汪伟给全体老师做动员鼓励,汪校长强调合肥师范附小的教科研团队,一直秉承勤奋务实、潜心教改、探索创新、全面育人的态度。此次获三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全方位展示了附小教师团队在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成果,是学校坚持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成效的集中体现。 今后附小教师们将以成果奖为激励,坚定不移进行教育实践探索,依据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做到润物无声,不忘使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新贡献!(蒋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