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开展集中师德师风学习 |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1-16 |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1月10号,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党委书记冯璐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如何理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专题学习讲座。在系统梳理了自上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对于教师的职业要求后,她从六个方面分别深刻解读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源头活水,是教育家成长的不竭动力。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心有大我,就是要超越追求个人名利的小我,就是要把个人的教育志向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境界修为,是教育家成长的行为准则。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良好的道德情操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课堂、校园内外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处理好工作与生活以及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中,成为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人。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育人智慧,是方法路径,是教育家成长的实践工具。教育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教师的脑袋装到学生的脑袋,不是让学生学习冷冰冰的知识,而是启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人格,塑造他们的灵魂。所以我们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躬耕态度,是职业精神,是教育家成长的不二法门。教师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乐于分享自我的成长收获,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将其提炼为自己的教育智慧。同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工作风格,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求是创新,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体系。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仁爱之心,是幸福之本,是教育家成长成就之根。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会让教师拥有良好的状态,确保教师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是一种前进的情感力量,能够激励自己创造更多幸福,也是理想信念的重要源泉。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弘道追求,是天下责任,也是教育家成长的人文底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应该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带着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与追求。因此,小小的教室连接的应该是大大的世界,学校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应该是息息相通的。 强教必先强师。冯璐结合实际的精彩解读,让附小教师们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鼓舞大家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争当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与涵养德行的“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唐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