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向课文学作文”成果推广活动在梅山路小学圆满举行 |
来源:六安市梅山路小学 发布日期:2025-10-22 |
10月21日下午,由金安区教师发展中心统筹组织、王先如名师工作室主办、六安市梅山路小学承办的金安区“向课文学作文”成果推广活动温暖启幕。全区百余位小语教育同仁齐聚梅山路小学,共赴一场关于读写结合的思维碰撞,共同见证名师工作室的实践智慧。 活动在梅山路小学陈明芳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中拉开帷幕。她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课堂伊始,陈老师在黑板上清晰地列出“对谁说、说什么、怎么写”三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接着,她强调“向课文学习作文”,并从“学方法”和“学构思”两方面展开教学。陈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课文,学习如何通过细节刻画和场景营造,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她指导学生借鉴课文中对人物神态、动作的细致描写,展现想要倾诉的情感;进入“学构思”部分,陈老师着重讲解了课文的语言运用与结构安排,并引导学生围绕细节和场景进行现场作文,随后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精彩的课堂展示后,钱丽丽老师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评课。钱丽丽的讲座主题聚焦“从‘一课一得’到单元‘读写共生’”。她指出,以往“一课一得”的教学模式,虽能让学生在单篇课文学习中掌握特定写作技巧,但缺乏整体连贯性。而单元“读写共生”则强调以单元为单位,整合单元内多篇课文的写作资源,构建系统的读写体系。钱丽丽的讲解,为小学习作教学搭建了从单篇到单元、从阅读到写作的完整桥梁,让“向课文学作文”的理念在单元教学层面有了更具操作性的实践方案,为一线教师开展习作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紧接着,梅山路小学正高级教师车福俊作了题为“向课文学作文”的成果专题报告。车老师深入阐释“向课文学作文”理念。他强调,课文是写作教学的核心载体,要以课文为本体,串联起读与写。阅读时,引导学生“为写而读”,解构提炼课文中的写作颗粒,像精准的细节刻画、鲜活的场景营造等,同时搭建“举三得法”的写作支架,助力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结构搭建的技巧;写作时,践行“以读促写、以写促悟”,通过“反三迁移”开展实践创写,再经“反刍品鉴”实现读写升华,形成读写循环、共生共长的良性生态。报告系统梳理了“向课文学作文”该模式从理念构建到课堂落地的全过程,通过丰富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路径图,生动展示了如何从课文中挖掘写作资源、如何设计有效的写作任务、以及该模式在区域内多所学校实践后所带来的学生习作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双提升,为在场教师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方案。 最后,金安区教师发展中心邬登宏主任对本次活动及成果进行了总结点评。他充分肯定了王先如名师工作室在推动区域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此次推广活动不仅为全区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进一步推动“读写结合”到“读写融合”最后到“读写共生”的深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王先如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在各位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金安区的语文教学定能不断创新、持续进步,让“向课文学作文”的教学模式在更多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借鉴先进经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助力金安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方法的深入交流,更是教育理念的激烈碰撞与全新升级。通过推广王先如名师工作室在读写共生方面的创新实践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全区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能力及学生的核心素养。此次活动的成功承办,既是对梅山路小学教研工作的一次全面审视,亦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提升机遇。该校将持续以课堂为沃土,以教研为滋养,引领学生在课文的浩瀚海洋中,驶向更为广阔的精神彼岸。(文:刘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