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在线
安徽教育资讯第一门户!
www.ahjyfb.com
教育百家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园地 > 教育百家
孩子学习困难,要看“门诊”吗?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24-10-11

  “来到学习困难门诊就诊的患者,大部分是可以治好的。但这有一个重要前提,即早诊断、早治疗。”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儿研所”)学习困难门诊自2022年5月开设以来,每月接诊量约600人。

 “孩子学习困难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当了十几年的儿童保健科医生,张丽丽遇见过很多有学习困难问题的孩子,他们可能经历过一段紧张的家庭关系,也可能会被家长、老师误解。“孩子没有错,他们需要被呵护,被善待,被关爱。”

  学习困难或是孩子最后一道防线

  张丽丽戴着口罩,一边问诊,一边在电子病历单上记录着患者的情况:上课走神、写作业费劲、小动作多、好动、bd/pq易混淆、成绩下降、易招惹同学……这些是就诊孩子表现出来的普遍特征。

  学习困难门诊,面向的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群体。医学上对学习困难尚无确切定义。一般来说,广义上是指由智力发育问题、视听感觉异常、神经功能损害及情绪行为问题等原因引起的学习不良综合征。狭义而言,它是指特定学习障碍,表现为阅读、书写、数学障碍。

  被父母强行带到学习困难门诊的欢欢(化名)不爱说话,也不想写作业,更不想上学。经过诊断,欢欢被确诊为“轻度抑郁”。

 “家长认为孩子在装病。他们来门诊,也只想证明孩子没有病。”汤欣舟说。

   由于诊断结果不符合家长预期,汤欣舟受到了他们的质疑和指责。

   孩子出现的问题表征有很多,但似乎只有学习不好、成绩下降、不想上学才会引起家长的重视。汤欣舟很理解这些孩子,她心痛地说:“学习困难或是孩子们挣扎的最后一道防线。”

   家长的认知偏差成为学习困难门诊建立的重要推手。

  “孩子学习困难的临床表现有些属于精神科疾病范畴。”张丽丽告诉记者,但大多数父母不能接受带孩子去精神科看病。“学习困难并非一种病。”张丽丽说,但为了便于家长理解,方便挂号,学习困难门诊应运而生。目前天津、广州、上海、乌鲁木齐、长沙、武汉、西安等多地儿童医院已陆续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

 “用不用药要根据孩子情况来判断”

  门诊检查包括专注力检查、智力检查等,需要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在这些量化指标基础上,医生进行综合诊断。根据汤欣舟多年的临床观察,在这些孩子里,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共性问题,“这种病不是孩子装的、演的,也不是孩子后天没养好。”汤欣舟解释说,ADHD的常见病因是神经发育异常导致的大脑自我控制能力下降,所以孩子容易管不住自己,好动,爱走神。

 小伟(化名)被确诊为ADHD并服药治疗后,迎来了父母紧张关系缓和的转折点。小伟上三年级时,自我约束能力很差,老师频繁找家长让他妈妈压力很大,但爸爸却不承认孩子存在学习困难问题。为此,父母争吵不断。

 用药半年后,小伟的状态逐渐稳定。“后来,爸爸会时常来门诊给孩子取药,妈妈的心态也平和了很多。”张丽丽说,现在小伟已经上初二了,年级组排名四十名左右,学习成绩提升了不少。

 除了多动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一种)、情绪问题、智力问题等也是孩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张丽丽介绍,在多动症的患者群体中,有2/3的患者会存在以上合并症。几类疾病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医生要综合判断,在改善注意力的基础上,再去考虑是否使用其他药物。“这也意味着,治疗过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有的家长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不爱学习是态度问题、品质问题。”汤欣舟说,不能及时就医让他们诊断变得被动,本来可以用药解决的问题,却演变为心理、情绪问题等更为复杂的情况,使治疗难度和治疗周期大大增加。

 汤欣舟建议,父母应该改变这种错误认知——如果孩子表现出不想上学的意愿,优先考虑的问题是他们是否存在一些客观困难,例如注意力问题等。

 “为什么家长只看到孩子不好的地方”

 “事实上,孩子为何会出现学习困难,目前科学上并无定论。”张丽丽说,家庭遗传、智力发育、心理状态、家庭环境等因素,都可能与之有关。孩子学习困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庭:长期处于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会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不安、自卑等情绪,造成没有上进心、没有责任感、学习无兴趣、成绩下降等状况。

 身体不适、头疼、肚子疼、不明原因发烧等,只是孩子的某种情绪在其身体上的反应。与成人相比,孩子并不具备成熟的心理调节功能,容易通过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形式表现出来,严重时,这些反应会影响孩子学习,甚至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

 “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我们通过‘话聊’为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尝试让孩子放下情绪,也让家长转变观念,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汤欣舟说,她希望能够给孩子和家长指出一条合适的道路,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缓解方法。(记者 薛 岩 代小佩)


最新发布
热点新闻
专题活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安徽教育在线   0551-62677771
投稿邮箱:1040902690@qq.com
Copyright 2019-2021  皖ICP备2021016151号-1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3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