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度学习 “四维”提升质量 ——合肥市阳光小学第三届学术节圆满闭幕 |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30 |
孩子在课堂上为什么不能坚持倾听?为什么小组协同学习的效果还不够理想?合肥市阳光小学的师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因为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缺少挑战性,学生“不感冒”——这无疑对老师的日常教学设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形成有效指导学生相互倾听和协同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合肥市阳光小学第三届学术节的闭幕仪式上,杨婧副校长结合数据分享了学校五年来坚持开展“转变课堂学习方式、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学校共同体”四个维度的研究推进课堂改革的收获。 图为杨婧副校长分享五年课改经验 聚焦深度学习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效倾听、协同学习并完成挑战,实现深度学习。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如何批判性地思考,让每个孩子在学习共同体的场域当中形成新课标所提倡的必备品格、成就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而教师角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倾听者和参与者,老师把教学内容转换成从儿童本位深度学习和学习共同体视角出发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图为航模社团的孩子们 通过“共读、共研、共享”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引导老师转变角色身份、提高指导方法,教师素养、教学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五年来,发表相关论文15篇,各级骨干教师人数达到了30位,超过了学校教师数的百分之五十。 图为论文评比一等奖老师合影 校内校外逐渐形成了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管理团队学习共同体,家校学习共同体和学生的校外成长共同体,共同体的成长带动了学校文化建设、家校协作、与兄弟学校合作等方面的发展。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先后在学习共同体研究院的学术峰会和暑期坊培训以及各级各类参访、交流活动中分享。 学术节期间7节课例展示、4场研课以及4场主题培训,既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和分享,也是进一步探讨如何深化研究落实以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 图为教师分享与聆听 王玲校长在活动总结时表示,学术节活动中出现的高频词“概念、策略、量规”,正是学校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教师能够提供给学生什么,取决于教师的厚度、广度、温度。下一步将继续聚焦课堂学习共同体,塑造孩子未来的同时,实现教学相长,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教的专家”。 图为王玲校长作学术节总结 据悉,聚焦深度学习的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教育策略,它旨在通过构建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上的全面发展。这种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深层次的理解,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表面掌握。(杨婧 程亚琪) 背景: 什么是深度学习?北师大郭华教授提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什么是学习共同体?美国教育家杜威最早构想这一模式。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将其引入教育实践,提出:要使学校成为儿童合作学习的场所,成为教师相互学习的场所,成为家长与市民参与学校教育并相互学习的场所。二十年来,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陈静静博士等学者致力于学习共同体本土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保障每一个儿童的高品质学习权”为核心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