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教学
1.集体唱一支歌 要求唱歌的时候身体坐直(给学生提要求,让他们有任务在身的感觉) “请全班同学起立,身子站直、头要正,请各自再调整一下表情,就像演员演出一样,好,预备,起!” 2.集体朗诵 教学生几首英文诗 3.口头作文 正式讲课前,我喜欢请学生口头作文。我随意出一个题目,听完题目,学生们稍加思索,便站在自己的位置,六嘴八舌他说自己的文章。 5.再现自己最辉煌的时刻 也有时课前三分钟,我请每位同学让时光倒流,意念上走回当年自己最成功、最辉煌、效率最高的时刻感受那时内心深处的愉快感、自豪感,使之扩大,使之迁移到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来。
(二)设计导语 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 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三)设计板书
1.字体变化 2.故意写错字 3.变换表述形式 5.请学生写板书 请学生写板书,或归纳课文内容,或写段意
(四)注意教态 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 我经常告诫自己:今天要比昨天教得更好,这样便在极累的时候也能振作精神,精力充沛。 那些喜欢研究表情、姿态、手势的教师,大多对上课抱有浓厚的兴趣,觉得上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五)说话语音变化
1.调整音量
学生也好,老师也好,其实都喜欢听别人抑扬顿挫的讲话,喜欢听别人疏密相间的发音。
2.以情感人
(六)引导想象
(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
(八)请学生猜测教师 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在大的方面让学生猜得透。但在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得半透不透的,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老师感情越近,对老师理解得越深。 请学生猜猜老师,能激发学习兴趣,能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还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解他人的能力。
(九)适当用一点班级用语
(十)请学生说、读、写
考虑到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不断变换讲课形式,学生就能从上课到下课始终有较浓的学习兴趣。
(十一)组织学习竞争 课堂上适当组织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竞赛可以定时间而不定任务,也可定任务而不限时间。
(十二)多和学生商量
我经过和学生商量,确定了语文课的六个步骤“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十三)施加喜欢上课的意念
各项任务,都施加一个喜欢的意念、快乐的意念,时间长了,人的潜意识就会发生变化
§ 培养学生自己留作业的能力
只要是大部分同学赞成的提案,就要坚决执行。
定量作业就是字数确定,内容不限。每天每人必须写够500字的篇幅。这500字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适合自己提高学习成绩的内容。“课堂笔记”和“课堂练习”也包括在内,也写在一个作业本上。 每天定量作业的第一行,都要写明日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一年365天,便有365个500字练习。
我觉得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就应该培养学生自己留作业的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自留作业的能力呢? 1.基本定量:我主张减少学生并列本子的数量,以有利于减轻负担,把教材和定量作业本驾驭得更纯熟。 2.总体设计 引导学生从总体上设计作业内容,就是强化语文知识树所列的四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的练习。哪一项、哪一个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就练哪个知识点。 3.个别指导 告诉尖子学生,教材若会了,便不再做,尽可以看点文学名著、名人传记,写一写那上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自编一点练习题来做。对后进学生呢?我指导他们将知识分类排队,从字词开始排,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再排一排队,稍加努力就能会的排在最前面。 4.持之以恒 习惯使人变得轻松,每天都做同类的事,可节省犹豫、订计划的时间,并有利于学生养成果断的性格。 反复强调,人活于天地之间,主要责任是学习做实事,而做实事,一定要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这样才会使渺小的自我,短暂的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乐趣。 5.强化检查 作业怎么检查?以自检为主,互检、承包人检查为辅。教师、学校也抽检。 最重要的检查是期末的检查,放假那天,每人都须将自己半年来的182天的作业计91000字,按每天的年月日顺序排好,全班同学互相检查,我也抽检。按班级规定,发现哪位同学缺一天作业,都要补齐,还要写出说明书,加以解释。
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引导学生做五件实事:一、出题;二、答题;三、评卷;四、补考;五、总结。 (一)出题 我们班级早就制订了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文言文试题大纲,要求文言文试题必需出八道题,试题必需在各类知识点内出,且对每道题的题量、分数也做了严格规定,且试题的主要格式要统一,要写清试题范围、出题人姓名等。 (二)答题 (三)评卷 答题一般在课堂上,也有的后进同学当堂答不完,也可以课后答。答完之后,交给出题人评卷。 谁出的试题,标准答案便由谁来做,更细的评分标准也由他来掌握。答题人可以同评卷人商量,意见不同时可以争辩。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便可以去找各类知识的承包人。 (四)补考 (五)总结 我一直努力做三件事:一、看多家之言。二、坚持写日记。三、坚持写文章。 一、看多家之言 我总觉得,教书的人自己要多看书,要看多家之言,才能融汇贯通,才能领会到理论的精神实质。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我的长处,一定要注意以我为主,以我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教学特长为主。用各家各派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这样学理论才有用途。
二、坚持写日记 研究,就需要有素材,需要第一手实践的事实与有关数据。素材、事实、数据都需要积累 写日记还有利于研究自己、改变自己。
三、坚持写文章 看多家之言,提高了理论水平,写日记积累了素材,这都仅仅是搞科研的准备工作。搞科研,主要的工作形式之一就是写文章。 刚开始写,最好选题要小一些,这样自己驾驭。 真诚地希望青年教师都能够边教学边研究,都能够看多家之言、写日记、写文章,采用科研式的劳动方式,提高数学效率,朝着教学的自田王国迈进。
多改变自己 少埋怨环境
我的体会是:比较有效、比较实际的做法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 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基础,是划向未来的双桨。
当一首令人喜欢的新歌出现以后,不出三五天日,在魏书生的班级里就可以听到。
智力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辨别、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魏书生非常重视理论研究,但他更注重实践探索,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他主要采取如下三项措施: 1.培养注意力。
2.培养记忆力。 3.训练思维力。 注重实际训练。他讲课常常从报刊上选取一些教学内容,让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听,然后让同学凭着自己的记忆写出内容提要或复述提纲等等。有时搞5分钟的记忆力比赛,如背诵课文,或在听读后,写一段长长的话等等。
有了理想作为动力,有了智能作为基础,然而不去实际操作,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果。魏书生在这一部分中主要采取了如下三项措施: 1.计划、预习。 重视计划。避免盲目性,减少无效劳动。例如,寒暑假前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预习,开学的第一天便进行“期末考试”,也就是进行全册书预习检测 2.听课巩固。定向、讨论、自学、答题、自测、自结。 3.复习、检测。他强调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联系自己的实际,不会什么复习什么,全班同学一般不集体复习什么知识。
每人年年有一张统计表。 这张表上分12个月、每月12项,总计156个数据,他每个月都认真统计总结。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 第一,首次慢动。开始时注意求稳、求慢,以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 第二,逐渐加速。经过一两个月训练之后,大家都转动起来后,适当加快动的速度。 第三,系统计划。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注意德智体美劳之间的关系。 第四,控制时空。要保证良好的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就要控制坏习惯在时空内的活动范围。班里将好同学与差同学组成互助组,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同时注意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第五,形成习惯。经过缓慢的首次推动,渡过了困难期,制定了系统的计划,又创设了一个执行计划的时空环境,“学生好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运转了,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形成了自学习惯。”
至少应该注意这样两点: (一)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 ( 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严格的要求 魏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注意安排科学有序的步骤,同时又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如果放松要求就不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