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非遗版”春节,沪上青少年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奇妙融合 |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2-01 |
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沪上青少年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奇妙融合,感受由此带来的魅力。 用彩纸、支架、流苏等材料,精心制作灵蛇灯彩的框架,再用画笔在灯面上装饰精美的图案……在孩子们的手中,一盏盏造型独特的灵蛇灯彩出炉了;将宣纸轻轻地覆盖在雕版上,用刷子均匀地涂抹颜料,然后小心翼翼地揭开宣纸,一幅幅精美的灵蛇年画呈现在眼前。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创意版画社团老师介绍说,平时还鼓励学生借助AI创意设计版画图案。 飞舞的蝴蝶、奔腾的骏马、活灵活现的灵蛇……“非遗奇想集市”上,糖画师傅手中的小勺在石板上快速勾勒出各种图案。“我最喜欢做糖画,看着糖液在师傅的勺子下变成各种图案,特别神奇。我自己也尝试用AI创意设计了一个,很有成就感。”一位小男生手持通过AI设计制作的“穿棉袄的小猫”糖画,特别兴奋。在“糖画机器人”体验中,只要通过扫码并输入希望呈现的图案,然后选择打印,糖画随即生成……当孩子们拿到心仪的糖画时,甜进了心里。家长们表示,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AI绘画创作区,孩子们将自己的绘画、书法和手工作品,通过拍摄照片后导入AI大模型中,再输入设计的文字指令,随后屏幕上生成了风格独特的AI画作。 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常设的《天工开物》沉浸式AI数字艺术展,带着大家“科技穿越”,在互动数字画面中生动地展示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过程,孩子们在互动学习与探索的空间里,体验科技魅力,感受科技与艺术的交融,激发创新性和探索精神。 春节恰逢寒假,今年的青少年实践活动中,不少与春节、AI等主题相关,鼓励学生融合AI技术与传统文化元素,创作独特的作品,提升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推出的系列活动中,包括“穿越2035”家庭新春创想Vlog制作、AI新春海报设计等。引导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分享、责任与担当,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家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