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在线
安徽教育资讯第一门户!
www.ahjyfb.com
教育时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时讯
中小学科学类教材高质量建设研讨会在京举办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日期:2025-01-22

 近日,中小学科学类教材高质量建设研讨会议在京举办,多位院士、专家学者、教材主编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集中研讨《中小学科学类教材质量标准框架》(以下简称《框架》),并就加强中小学科学类教材高质量建设深入交流。

春晖里幼儿园集市1227 (167)_副本.jpg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莫景祺介绍,《框架》是在全面总结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教材基础上提炼形成的教材质量标准,旨在引导中小学科学类教材质量不断提升。《框架》包括“育人导向”“知识体系”“能力培养”“适教宜学”和“兴趣提升”等维度,全面覆盖了中小学科学类教材质量标准的各个方面。

 同时,为全面掌握中小学科学类教材质量状况,课程教材研究所历时2年开展了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科学类教材质量分析工作,结果显示:教材总体质量较好,但在发展科学思维、培育科学文化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高度肯定了《框架》的研制思路和意义,认为中小学数学教材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教材设计,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房喻强调了中小学科学类教材对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应注重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素养培育,重视人工智能对知识教学的深远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谈及科学类教材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开展跨学科融合教育,提高各科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他表示,必须确保教材内容准确、科学、适宜。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王莉萍结合教学实践对《框架》的使用提出了看法,教材应明确定位,适教宜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编审赵占良结合生物学教材的特点强调,新时代中小学科学类教材的编写应坚持科学性、适宜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展示自然之美和科学之美,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丛芳瑶)


最新发布
热点新闻
专题活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安徽教育在线   0551-62677771
投稿邮箱:1040902690@qq.com
Copyright 2019-2021  皖ICP备2021016151号-1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3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