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在线
安徽教育资讯第一门户!
www.ahjyfb.com
教育百家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园地 > 教育百家
作业熔断机制引热议,拉闸熄灯还需各方“智慧之手”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4-12-12

 

 近日,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请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

图为教师直接在智慧黑板上批改作业_副本.jpg

 “作业熔断”的初衷是给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孩子正在长身体的阶段,充足的睡眠才能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这封给家长的信,其实是在传递“成绩不是一切”的理念,不仅是写给家长看,也写给老师和学校看。事实上,这不是第一次提出“熔断”,浙江、安徽、江苏、山东等多地也都在尝试推出类似机制。

 早在202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小学生就寝时间应不晚于21:20,睡眠时长应达10小时;初中生不晚于22:00,时长9小时;高中生不晚于23:00,时长8小时。如今,国家“睡眠令”出台已三年,“作业熔断”仍屡上热搜,为何如此受关注?

 因为,设定“熔断时间”容易,执行却难。时间一到,真的就能关灯睡觉吗?如何不流于形式主义,让这个“拉闸时间”真的能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还需各方的智慧设计,更需要家校理念的转变。

 “拉闸”的主体在家长,但关键在于布置作业在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在老师。以初中生为例,随着初一、初二学科的陡然增加和初三的中考备考,22:00之后才能完成作业的孩子,不在少数。这就非常考验老师的智慧:如何在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课堂效率上下功夫,提高教学质量,又如何在课后布置高效的精品作业,提高作业的性价比。当然,还需要各科老师在布置作业方面形成“统一战线”严控作业总量,减少“我教的科目最重要”这样的执念,把握作业难度,提高作业精度,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促进作业多样化和分层化,避免1+1>2、叠加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发生。

 此外,更需要家长的“放下”:“我们孩子睡了,可是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努力,感觉能睡踏实吗?”——所以,“作业熔断机制”的落实取决于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任何一方不理解、不配合都难以落实。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课业负担已经得到了减轻,只要学校严控作业量,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家长不布置额外的作业,很多孩子还是能在规定时间内上床休息的。

 让“熔断机制”变纸面通知为美好现实,还需要家校携手,更需要对学生、对老师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才能让孩子们多睡一会儿。(龚洁芸)


最新发布
热点新闻
专题活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安徽教育在线   0551-62677771
投稿邮箱:1040902690@qq.com
Copyright 2019-2021  皖ICP备2021016151号-1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3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