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羊区:将博物馆办进校园里 |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日期:2024-12-06 |
“这个熊猫剪纸,就是我做的。”近日,四川省成都市胜西小学文兴分校六年级学生张逸舒同学在剪纸博物馆向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吃竹子的熊猫形象憨态动人。 这座办在校园里的博物馆占地270平米,“历史传说、艺术流派、艺术应用、春花满园”四个展区用实物、图片、文字等方式系统介绍了剪纸的悠久历史和中外主要剪纸流派。 “我们这个博物馆建成已有8年的时间。”校长陈燕介绍,学校从2016年起以“剪纸”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2016年建成博物馆,并不断将其升级迭代。 “我们将精湛的传统剪纸技艺和丰富的现代创意融合,让剪纸艺术焕发出独特魅力。”博物馆馆长郝玉倩说,博物馆将学生的人物剪纸作品制成立体主题雕塑,还用学生作品制作出书签、明信片、马克杯、棉布袋等文创产品。依托这个博物馆,学校打造了多维度的剪纸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近年来,成都市青羊区着力发挥文博资源优势,将博物馆办进校园里。蝴蝶、昆虫、漆器、字画、灯彩……各类博物馆在各个校园内迅速兴起,每一个博物馆都特色鲜明、趣味十足,且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征。 校园博物馆既有基本的藏品展陈和知识介绍,也集中展示了学校的教学成果,提供专门的学习实践空间,成为孩子们拓展兴趣、学习专门知识、动手实践的良好平台。不少校园博物馆还接受其他学校和社区群众预约参观,由孩子们担任讲解员,进一步发挥校园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功能。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依托校园灯彩博物馆开设兴趣课,不仅把非遗传承人请进来,还组织师生走出去,到“彩灯之乡”四川自贡参观学习,培养了一大批“小小传承人”。该校还将彩灯技艺融入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课程中,既助力非遗传承,也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据统计,成都市青羊区已在中小学校园内建成文化、艺术、科技、生态等博物馆20余个,让孩子们身在校园也可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同时也成为连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力纽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 周洪双 李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