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以体育人促进学校体育发展 |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4-11-27 |
借着学校体育“一条龙”培养体系的东风,徐汇中小学正加快推进体育教育的便利化、日常化,将专业化的体育运动带入校园,也将精彩有趣的活动带进生活——让学生们乐在体育,成长成才,拥有更加健康的体魄和强大的内心。 徐汇区试点开设双休日学生运动专场,保证学生每天校内、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帮助学生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 在区教育局和区体育局的共同推动下,徐汇区的篮球已形成以南洋模范中学为龙头,以南模初级中学、五十四中学、高安路一小、上海交大附小为基础的“一条龙”宝塔型培养体系。篮球运动员每周训练6次,每次不少于3小时,每天安排老师专题辅导文化学习。 徐汇区爱菊小学开展了“聚焦·聚能·聚变”——数字化环境下高尔夫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课堂上,学生们运用先进的数字化设备,积极投身高尔夫运动,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跟着大屏展示的清晰动画完成热身,运用电脑观察和分析挥杆动作,反复练习力求完美,头戴AR设备在高尔夫体感游戏中体验实战乐趣……学生们在轻松氛围和仿真情境中,实现了高尔夫基本技术和实战能力的提高。 徐汇区将体质健康指标列入学校绩效考核指标之一,统筹协调和大力推进学生体质健康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质健康监测中心自建成开始,每年组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区级学生体质健康抽样监测工作,指导学校开展体质健康干预,有效促进本区中小学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徐汇实验小学基于“学、练、赛”一体化认识,不断进行“大”体育的构建工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学校根据现有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设置了“4+1”体育课程模式,即一周4节基础课程+1节专项校本课程,不同年级的学生能够体验到不同的体育专项校本课程。学校还从教育性、趣味性、科学性的角度出发,创新学校大课间活动,准备了多项运动器材满足学生的个性与爱好,让学生在课间、午间“动起来”。同时开设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啦啦操、棒球、跳踢等体育课外社团,帮助学生普及体育知识与技能。学校积极开展贯穿全年的系列赛事,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习得技能、运用技能,最终形成自强不息的尚体精神。 近年来,徐汇区青少年体育成绩突出:输送的张之臻、陈芋汐、王思雨、华天等诸多知名运动员曾获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等殊荣。徐汇区还输送培养15名运动员及2名教练代表上海出征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获得2金4银1铜的佳绩,助力上海代表团连续五届夺得全国智力运动会金牌总数第一。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中,徐汇区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参加了游泳、体操、乒乓球、篮球、水球等多个项目的角逐,共获得13金9银6铜的好成绩。在2023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精英系列赛中,徐汇区荣获奖牌榜第一、总分榜第二。
|